鱼缸折腾记

Photo by Pablo Guerrero

版本类型过滤体积 (长宽高) 价格
鱼缸 v1.0 小鱼缸 20cm×10cm×15cm25 元
鱼缸 v2.0 成品缸侧滤 40cm×18cm×25cm150 元
鱼缸 v3.0 自制缸上滤 50cm×30cm×35cm???? 元

起因

某一天和小宝逛市场时经过水族店,她说:“养几条鱼吧”,于是有了鱼缸 v1.0。在书架上收拾点空位,养上两条小锦鲤一条黑水泡,开开心心,怡然自得。

鱼缸v1.0

几天后逛市场,又收容了两条金财鼠,这时候小鱼缸有点挤了。她说:“给它们换个大屋子吧”,于是有了鱼缸 v2.0。搭个鱼缸架,猫猫看到架子上的小生命很好奇

鱼缸v2.0

可惜好景不长,一周后小鱼陆续 GG,身上蒙了一层白,水体变得浑浊不清 —— 它们都得了白点病。看来养鱼不是件简单活,养鱼先养水,养水需要好的过滤、合理的水体循环。

入坑

成品缸不靠谱,自己动手搭一个。找资料和设计方案大概耗费一周,很多设想蹦出来又被自己推翻。不同水体积搭配的水泵功率 / 衰减 / 扬程、分流水压 / 流量,水循环动量、连通器原理…… 几乎把初中流体力学复习了一遍。

设想论证原因
侧滤推翻过滤区不够大,改造困难
底滤推翻家里空间小,地方容不下
滤筒推翻前后置开销大,清洗困难
滴流盒可行物理过滤强且溶氧足,清洗方便
反气举可行占用鱼缸空间换来高效生化过滤
造流泵可行撞击缸壁形成水流,将鱼粪带走

手稿

结构图

滤材

紧接着挑选滤材。水族滤材种类繁多,为了平衡酸碱度和兼顾物理、生化过滤,最后敲定的滤材结构是这样:

设备滤材作用
滴流盒第一层白棉粗过滤
滴流盒第二层生物球让水分流,降低流速,增加附菌
滴流盒第三层火山石 + 细菌屋平衡酸碱度,生化培菌
滴流盒第四层生物珠储水区,生化培菌
反气举细菌环流水 + 氧气反向冲击,高氧培菌

滤材真是暴利,半斤珊瑚石卖 50 元。涠洲岛上珊瑚石和沙子一样稀松平常,被村民拿来铺路

涠洲岛上的珊瑚石

分流

由于紫外杀菌效果与流速相关,设想了五个方案,最后采用上水口分流处理:上水口分两路,选择其中一条低速支流进进入紫外灯盒,两路支流在滴流盒顶部汇合进入过滤区。

设想论证原因
上水口加紫外灯推翻水流太快,紫外区停留时间短,没杀菌效果
鱼缸内置紫外灯推翻紫外线对鱼有伤害,盯着鱼缸自己也会受伤
滴流盒加紫外灯推翻紫外线杀掉硝化细菌,破坏建立的生化系统
外部加装沉淀箱推翻沉淀箱里放紫外灯挺好,但没地方放沉淀箱
上水口分流可行分流外置紫外灯盒,紫外灭菌后进入滴流过滤

上水口分流涉及水泵扬程、弯头阻力、出水流速,需要微积分计算伯努利方程。水泵扬程不够,改为在滴流盒背后新增管道,两条支流分别安装阀门控制流速。

上水分流

后话

鱼缸做好之后,为了避免停电后鱼缸供氧不足,又特地增加了一个储电式氧气泵,通电时不工作,断电时启动间歇供氧,与常开泵并联进入输氧管道;为了控制气泵噪音,给气泵单独制作了一个吸声盒;为了防止鱼跳缸,定制了钢化超白玻璃和透明亚克力… 都说养鱼修身养性,不过折腾起设备来真是无底洞啊。

平时工作忙,鱼缸大概是半个月换一半水,目前水体已经稳定运作一年,依然清澈透亮。

鱼缸折腾记